网站首页 > 今日股市【热点提醒】 正文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中国证券报
2025年以来,无人物流车价格下探、频获资本青睐,作为自动驾驶市场中前景广阔、有机会率先规模化落地的应用场景,引起了广泛关注。
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进科表示,在政策、资本、市场利好下,低速无人驾驶产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生态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技术协同深化、场景商业化加速等显著特征。对于正在加速拓展市场的头部企业而言,针对细分场景的“破局”与“攻坚”变得尤为重要。
7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商务部将重点办好“投资中国”标志性展会,也就是9月将在福建厦门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在回答有关“0公里”二手汽车出口的问题时,何咏前说,汽车是“大件耐用”消费品,鼓励和支持“二手车”市场发展是各国通行做法。2024年2月,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二手车出口有关要求和程序并发布公告,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二手车出口业务。一年多来,各地根据公告要求组织实施,严格保障质量安全,做好二手车出口相关工作,满足了海外消费者的购车选择。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行业促进作用明显
针对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情况,何咏前介绍,1至6月全国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截至6月30日,全国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各846.5万辆,是2024年的6.1倍。江苏、河北、浙江等3个省份销量均超100万辆,另有安徽、山东等16个省份销量超过10万辆。
A股上市公司正扎堆赴港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以来,前往港交所成功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有10家。同时,后备队伍持续扩容,还有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
从赴港IPO原因来看,全球化成为关键词。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A股上市地位,这些公司的价值在港股市场也能更好地被发现,从而被合理定价。此外,业内人士认为,赴港进行二次上市有利于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拓展国际客户,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扎堆赴港
7月2日晚间,苹果产业链龙头公司立讯精密(002475)发布公告称,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相关细节尚未确定,此次H股发行上市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自6月26日开售以来,小米YU7订单火爆,各种风波也随之而来。近日,有部分购车消费者反映小米YU7疑似存在偷改配置情况,下单时小米YU7的标准版和Pro版均显示外后视镜有自动防眩目功能,但锁单后却发现只有Max版具有该功能。对此,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回应称,系“配置表出现了文案错误”。
同时,小米YU7的提车周期不断被拉长。7月3日,小米汽车App预计,小米YU7最短交付周期达39周,即现在下单需9个多月后提车。不少友商出招“截胡”小米YU7订单。有消费者直言:“不想等了,实在太久了。明年还要考虑车辆购置税问题,计划转手订单。”
遭质疑偷改配置
此前,小米SU7 Ultra选装配置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与官方宣传不符的舆论风波尚未平息,近日,又有部分购车消费者反映小米YU7疑似存在偷改配置情况,下单时小米YU7的标准版和Pro版均显示外后视镜有自动防眩目功能,但锁单后却发现只有Max版具有该功能。
上海证券报
从“人力输出”到“方案出海、数字护航” 中国企业以技术方案与合规运营竞逐全球市场
在人工智能驱动与全球合作需求下,中国企业出海正经历深刻转型——从“人力输出”跃升为“方案出海、数字护航”。7月3日举行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出海国际合作论坛”揭示,北京构建的创新服务基地半年来成效显著,软通动力(301236)、中国移动(600941)等领军企业在论坛上分享成功实践,新一批上市公司加速布局,以技术方案和合规运营竞逐全球市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全球一体化不会停止,中国数字经济与世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荣誉理事长、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表示,中国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不仅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还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使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彰显了支持“硬科技”的坚定决心。
由于技术攻坚期漫长、商业兑现滞后,eVTOL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不时会面临“资本断流”风险。针对这一痛点,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并扩容至低空经济领域,为企业精准“解渴”。
7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本次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入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根据公告,债券将参考阿里健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普通股。阿里巴巴可选择通过交付阿里健康股份、现金或现金与阿里健康股份的组合方式履行交换义务。即便全部使用阿里健康股票结算,预计阿里巴巴仍将保持对阿里健康的控股权。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净现金为3664亿元人民币。同时,阿里巴巴保持较低的负债率,在中国头部互联网同业中处于较低负债水平和最优信用评级之一。阿里巴巴正在将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电商出海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本次发债计划投入的云计算和国际电商两大领域,正是阿里面向未来的新增长引擎。
公告显示,阿里健康在债券发行后及未来交换股份后,仍将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医疗健康平台和并表子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不会影响阿里健康的业务经营,也不会影响阿里健康与阿里巴巴其他业务开展合作,阿里巴巴将继续支持阿里健康的发展。阿里健康近期股价表现良好,2025年初至今,股价已上涨40%,成为优质的投资标的,令阿里巴巴能凭借其优势表现获得低成本融资,投入业务发展。由于可交换债券不涉及新股发行,阿里健康的总股本不会因此稀释。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64家券商收到监管部门开出的200余张罚单,一案多罚、重罚,穿透式、全链条处罚的监管生态网已逐步形成。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屡禁不止,投行业务违规依然频现。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部门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意在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严监严管背景下,券商亟须提升自身合规风控能力。
处罚辐射范围广、力度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监管部门共对64家券商开出了超200张罚单。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罚单整体呈现以下特征:
其一,一案双罚(多罚)、重罚已成常态化。例如,6月27日,浙江证监局披露3张罚单,因吴某某在从业期间,存在向客户提供投资知识测试或开户知识测评答案、向客户返还业绩奖励、向未和公司签订投顾协议的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违规行为,其本人和中信证券绍兴分公司及浙江分公司一同被采取责令改正措施。
证券时报
历史古都、交通枢纽、人口密集……众多标签下,河南省省会郑州正跻身短剧这一新赛道,成为业内人士口中继横店之后的另一影视发展重地——“竖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走访郑州短剧市场了解到,一批短剧基地正在快速崛起,除文化创意街区纷纷增加拍摄场景外,传统家装市场也跨界入局。由于市场发展兴旺,郑州短剧市场有儿童演员日薪达到1.5万元,有成人“明星”单日出演费用高达数万元。市场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剧组演员扎堆赴豫,形成一股“逐戏而居”的“迁徙潮”。
面对短剧市场的火热,郑州及周边多个地市已积极跟进,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精品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按照《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目标为到2027年微短剧市场达到百亿规模。
编者按:近年来,汽车、光伏、锂电池等行业的“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盲目投入人财物力进行重复建设,“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不仅导致全行业利润被严重稀释,更破坏了产业生态的健康根基。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一场涵盖多领域的“反内卷”行动已经吹响号角。即日起,证券时报推出“落实‘反内卷’·行业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各地各行业扭转恶性竞争局面、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有益做法和待解难题,敬请关注。
“太卷了,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华中地区一家锂电材料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诉苦,目前公司开工率不到30%,“据我所知,行业不少企业都在盈亏线上挣扎”。
锂电企业如今的境遇,正是行业“内卷式”竞争带来的恶果。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多个行业已经掀起“反内卷”之战,部分行业的“反内卷”已初显成效。
近千家A股公司涉足机器人业务,“虚火”知多少? 业界呼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标准和透明度,遏制蹭概念炒作
今年以来,机器人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板块之一。但在这股充满想象空间的新兴产业浪潮之下,资本套利的暗流却在时时涌动。
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收盘,A股机器人概念一共有947家上市公司,相当于每6家A股公司就有一家涉及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概念公司则一共有252家。但是,机器人板块持续扩容的同时,其“含金量”却值得商榷。证券时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近千只机器人概念股背后,虽然有部分是真正从事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企业,但也有不少是仅具备边缘关联的公司,通过各种途径“蹭概念”抢占人形机器人风口,浑水摸鱼推升股价。非理性炒作不仅潜藏着资本套利的陷阱,亦可能透支行业信用,加剧这个年轻赛道的泡沫化。
自5月份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相关政策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科创债热情持续高涨。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从发行人的性质来看,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是科创债发行主力。截至目前,中央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3118.32亿元,占比49.90%;地方国有企业发行科创债2260.57亿元,占比36.18%;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和集体企业合计发行科创债870.10亿元,占比13.92%。
在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积极参与科创债发行的情况下,5月7日以来,科创债发行人的主体评级均不低于AA,其中主体评级为AAA的债券有313只,占比74.70%。
从行业角度看,银行成为科创债发行主力。截至目前,23家银行机构已发行科创债2241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发行了300亿元科创债,发行规模排名居首;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发行规模均为200亿元;浦发银行发行了150亿元科创债,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均发行了100亿元科创债。
证券日报
最新A股新开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开1260万户,同比增长超32%。
笔者认为,上半年A股新开户数量显著增长并非简单的数量累积,而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成效的集中显现,是政策引导、经济新动能崛起以及投资者资产再配置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更是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之间一场充满信心的“双向奔赴”。具体来看,A股新开户数显著增长释放出三个积极信号。
第一,稳市场稳预期政策效果显现,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基本面判断持续改善。
A股新开户数量的稳健增长,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企业盈利改善等方面持有乐观预期。今年上半年A股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总成交金额162.68万亿元,远超2024年同期的101万亿元。这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持续出台密切相关。在政策推动下,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战略力量也在不断壮大,除了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也用“真金白银”表达对自身发展的信心。A股新开户数的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显现。
公募基金“出海”至今已进入第十七个年头。日前,6500亿元规模的公募巨头兴证全球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获批复,再次引起业内关注。
伴随公募基金总规模不断创出新高,行业发展再上一层楼。如何助力推进更高质量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如何继续提升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尽快跻身国际一流投资机构行列,成为公募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答题”。
7月3日傍晚,深圳布吉长龙夜市“烟火气”正浓。《证券日报》记者现场探访时看到,各种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开了20多年的“肥姨番薯粥”、街边不起眼的“潮汕鱼粥”、地道的“大埔腌面”,在这里都能吃到。
进入夏季,各地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夜市、夜购、夜娱、夜游、夜秀等业态红红火火。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育发展夜经济,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增强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夜经济蓬勃发展,今年夏季多地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包括夜间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夜间公交提升夜经济的便利性等。”
多地出台措施支持夜经济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推出了消费场景丰富的夜生活节。上月,2025上海夜生活节启动,本届夜生活节将从6月份延续至9月份。围绕夜购、夜食、夜秀、夜娱、夜游、夜动、夜读7个维度,上海推出了首批130个夏夜特色活动。据悉,首条夜生活节上海公交专线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启,每周五、六、日14点至22点运营,专线涵盖BFC外滩金融中心、上海新天地(301277)、兴业太古汇、久光百货、上生·新所等五个商业地标。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国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阶段。
在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战略的过程中,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地正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聚焦优化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等“硬件”和物业服务、文化价值等“软件”,让老旧小区“换新颜”。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宁波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了解各方如何构建协商机制,化解资金难题,让老旧小区实现蜕变,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猜你喜欢
- 2025-07-04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7月4日)
- 2025-07-03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7月3日)
- 2025-07-02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7月2日)
- 2025-07-01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7月1日)
- 2025-06-30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30日)
- 2025-06-27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27日)
- 2025-06-26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26日)
- 2025-06-25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25日)
- 2025-06-24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24日)
- 2025-06-23 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内容精华摘要(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