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万物狙击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博众精工(688097):2024年业绩稳健增长 多元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admin 2025-05-04 01:24:58 精选研报 30 ℃
QQ交流群586838595

  核心观点

2024 年公司深度绑定大客户,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增加对新客户的开发,全年收入、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50 亿元,对应净利率9.09%,明显高于股权激励目标设定值8.5%,预计2025 年净利率仍有上行空间。展望未来,3C 主业有望受益于新机型硬件迭代、产线自动化改造等,2025-2026 年保持趋势向上;人形机器人、仪器仪表等领域积极多元化布局,未来新兴业务有望持续放量。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54 亿元,同比增长2.36%,归母净利润3.98 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0 亿元,同比增长5.32%,归母净利润1.45 亿元,同比下降10.17%。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0.80%,归母净利润-0.31 亿元,同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

      简评

      2024 年业绩稳健增长,2025Q1 扣非利润实现减亏

2024 年公司深度绑定大客户,在消费类电子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增加对新客户的开发,全年收入实现稳健增长,同比增速达到2.36%。分产品来看,自动化设备(线)、治具及零配件、核心零部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73、5.92、0.82 亿元,同比分别+2.98%、+3.18%、-27.11%。

2024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4.38%,受益于产品结构的改善公司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比提升0.59pct。因公司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2024 年确认股份支付费用约0.52 亿元,较2023 年981.71 万元大幅增长,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4.50 亿元,同比增长12.51%,对应净利率9.09%,明显高于股权激励目标设定值8.5%。展望2025 年,随着新能源业务规模扩大和盈利改善,以及公司内部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经营效率,我们预计全年净利率仍有向上空间。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62.84%,主要系公司优化结算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所致,反映出公司实际盈利质量不断提升。

2025Q1 整体经营平稳,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减亏,但归母净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扩大,主要系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实际经营状况向好。

3C 业务有望保持趋势向上,人形机器人、仪器仪表等新兴业务拓展打开空间在消费电子领域,在硬件端模块迭代加快、产线自动化改造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2026 年公司3C 设备需求有望保持趋势向上;公司坚持“横向拓宽、纵向延伸”战略方向,在消费电子产业链生产环节以及消费电子终端产品两个维度持续延伸、加强覆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在早在2011 年成立的子公司苏州博众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就对未来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进行了探索,并在机器人视觉系统、调度系统、智能移动底盘等模块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沉淀。目前公司在智能机器人有两个重点布局方向,在机器人代工方面,公司有给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代工机器人,目前订单较为饱满,且去年的代工订单已经交付;人形机器人组装设备方面,公司给国际知名机器人公司独家提供一些用于机器人组装的工作台、治具等生产辅助设备。

在仪器仪表领域,博众仪器通过自主研发,率先突破关键技术,实现高稳定度直流高压电源自主研制与产业化。

高稳定度直流高压电源作为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核心模块,如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光刻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透射电子显微镜,博众仪器已经推出Bozhon F200 TEM 和Bozhon T200 TEM 的第二代产品,两款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公司在汽车电子、半导体、智慧仓储物流、低空经济等领域发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3C 自动化龙头,深度绑定大客户供应链,并横向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机器人、低空经济、电子光学等众多高端装备市场,纵向延伸至上游核心零部件。展望未来,3C 主业有望受益于新机型硬件迭代、产线自动化改造等,2025-2026 年保持趋势向上;换电站业务与宁德旗下时代电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人形机器人、仪器仪表领域积极布局,未来新兴业务有望持续放量。我们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9.06、73.64、88.0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1%、24.69%、19.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7、7.27、8.8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0%、32.86%、22.08%,对应PE 分别为20.62、15.52、12.7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下游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公司近年来大举切入新能源行业,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变化对相关公司具有较大影响,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公司新业务盈利能力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大力开拓新能源、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半导体设备、低空经济等业务,若新业务市场竞争格局恶化,将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对苹果产业链依赖的风险:目前公司在苹果产业链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存在对苹果产业链依赖的风险。若未来公司无法在苹果供应链的设备制造商中持续保持优势,无法继续维持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关系,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较大影响。

QQ交流群58683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