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取得客户电动工具订单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
近日,公司取得来自某欧洲大型零售业公司的订单中标通知,订单标的为部分消费级无绳锂电池电动工具系列和相关零配件,订单采购范围为欧洲近千家门店的未来三年全部该系列电动工具和零配件产品的销售和服务,预计订单整体采购金额为每年不少于1500 万美元,超过公司2024 年电动工具产品收入的5%。
事件点评
公司2021 年大规模开发电动工具产品线以来首次强势进军欧洲电动工具市场,这一订单的取得再次证明公司电动工具产品已经取得全球主要客户的高度认可。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订单已经生效,双方将依据供应商协议和交易惯例采用实时更新订单的模式进行交易,产品将于2025 年下半年开始交付客户,由于2025 年只执行半年销售,预计2025 年相关产品收入不超过1000 万美元。
2024 年,公司电动工具业务首次实现主流市场主流产品的突破,公司多措并举推动电动工具业务发展,未来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 年,公司实现了20v 锂电池工具的决定性突破,同时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投产电动工具产业,也为公司打好了后续大规模发展电动工具的基础。2024 年,公司电动工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53%。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投入,提升电动工具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取得电动工具业务爆发式增长。
公司持续推动全球化布局,全球一体化分布式制造加工体系筑牢国际化优势。公司已经建立了行业内最完善的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体系,与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中美欧三地完善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和以及全球23 处生产制造基地,公司可以做到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分发。同时公司自身完善的全球一体化分布式制造加工体系,可以极大的降低综合制造采购成本。2024 年,公司继续新增东南亚制造产能,目前正在加快推动包括墨西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全球产能落地。
自有品牌迅猛发展,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提升。2024 年,公司自有品牌特别是电商品牌持续增长,WORKPRO、DURATECH、EverBrite、Prexiso等品牌的销售收入同比快速增长,自有品牌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97%。品牌优势不仅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有效提高了公司的毛利润率和业务稳定性。2024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32.01%,手工具、电动工具、工业工具毛利率分别提升0.12、3.83、0.02pct 至32.09%、23.83%、35.57%。
投资建议
从β端来看,全球工具市场需求稳定,维修维护的需求明显回暖,行业回归增长,公司下游客户去库存结束后公司订单逐步和终端销售情况匹配。
从α端来看,公司大力推进新品类扩张和全球化布局,持续获得新客户订单,随着公司东南亚产能不断释放,产能瓶颈也得以突破;公司跨境电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非美地区渠道拓展和自有品牌发展取得进展,带动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公司净利润26.1/31.8/38.5亿元,同比增长13.5%/21.5%/21.3%,EPS 为2.2/2.7/3.2 元,对应8 月4 日收盘价31.77 元,PE 为15/12/1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贸易摩擦风险:目前美国是公司的最大单一市场,关税政策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带来不利影响和不确定性。
汇率波动风险:目前公司营业收入基本来自于境外市场,公司主营业务订单大部分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原材料价格上升风险: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仍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猜你喜欢
- 2025-09-19 杰克股份(603337)2025年中报点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AI缝纫机与人形机器人加速推进
- 2025-09-19 淮北矿业(600985):煤炭量价齐跌致业绩承压 关注煤矿成长性
- 2025-09-19 北京银行(601169):规模扩张提速 中收表现亮眼
- 2025-09-19 电投能源(002128)2025年中报业绩点评:煤电铝协同发展 业绩稳健
- 2025-09-19 安邦护卫(603373):基础业务稳步推进 科技融合驱动公司长远发展
- 2025-09-19 利通科技(832225):25Q2业绩承压 新产品开发可期
- 2025-09-19 长城汽车(601633.SH、2333.HK)2025年半年报业绩点评:1H25业绩符合预期 高端化带动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 2025-09-19 招商银行(600036)中报点评:单季业绩增速回正 中期分红方案落地
- 2025-09-19 晶科科技(601778)中报点评:光伏电站周转加快 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40%
- 2025-09-19 长城汽车(601633)中报点评: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 看好新品周期带来的向上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