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公式网是一个专注于股票软件、股票公式资源分享的平台
微信公众号:精品公式指标

网站首页 > 精选研报 正文

三美股份(603379)2025年三季报点评: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大幅提升 制冷剂景气持续向上

admin 2025-11-03 00:25:51 精选研报 8 ℃

温馨提示: 本文所述模型仅限学术探讨,"基于开源数据集的理论推演".本站所有指标或视频战法,皆为举例演示或技术复盘,仅做验证学习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用于实盘,否则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指标交流QQ群:586838595


 

  事件:

2025 年10 月28 日,三美股份公告2025 年三季度报告: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9 亿元,同比+45.72%;实现归母净利润15.91亿元, 同比+183.66% ;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80 亿元, 同比+188.03%;毛利率为50.73%,同比+22.45 个pct;净利率为35.67%,同比+17.27 个pct。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33%,同比+13.14 个pct。

2025 年Q3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1 亿元,同比+60.29%,环比-0.88%;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96 亿元,同比+236.57%,环比+0.37%。

      销售毛利率为52.90%,同比+21.82 个pct,环比+1.30 个pct;销售净利率为36.94%,同比+19.38 个pct,环比+0.39 个pct。

      投资要点:

主要产品销售均价同比上涨,公司前三季度盈利同比大幅提升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9 亿元,同比+45.72%;实现归母净利润15.91 亿元,同比+183.66%,主要系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第三代氟制冷剂继续实行生产配额管理,竞争格局持续优化,下游需求增长,市场价格稳步上行,公司氟制冷剂产品均价同比大幅上涨,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根据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氟制冷剂销售均价为39830 元/吨,同比+56.50%;氟发泡剂销售均价为23896 元/吨,同比+43.18%;氟化氢销售均价为8330 元/吨,同比+8.59%。产品价格方面,据Wind,在第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中,R32、R125、R134a 的2025 年Q3 季度均价分别为57701、45500、50828元/吨,同比分别增长59.58%、46.06%、58.95%,环比分别增长15.84%、0.51%、6.58%。产品毛利方面,据Wind,R32、R125、R134a 的2025年Q3 季度平均毛利分别为43441、28253、32710 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02.05%、110.27%、113.48%,环比分别增长26.79%、11.36%、16.17%。

2025 年Q3 单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96 亿元,同比+236.57%,环比+0.37%,主要系氟制冷剂及氟发泡剂销售均价同环比提升所致。据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2025 年Q3,公司氟制冷剂销售均价为41297 元/吨,同比+55.6%,环比+2.4%;氟发泡剂销售均价为26286 元/吨,同比+54.6%,环比+10.2%。期间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7%/5.70%/-0.32%/1.93%,同比分别-0.33/-1.16/+0.01/-0.20个pct,环比分别+0.08/+0.50/+0.32/+0.25 个pct。2025 年Q3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17 亿元,同比增加4.61 亿元,环比增加0.39 亿元,主要原因是氟制冷剂价格上升、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引致。

具备制冷剂生产成本优势,氟化工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据上证e 互动(2025/10/15),公司注重通过产品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工艺的改进优化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产品的投入产出率;此外,通过氢氟酸自产优势保障原料供应,抵御市场波动风险,使得公司制冷剂生产成本在行业中具有优势。同时,公司在建项目包括六氟磷酸锂、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烧碱、环氧氯丙烷等产品,控股子公司重庆市嘉利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氟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建设正有序推进中。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结合2025 年前三季度表现,我们给出了公司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为61.42、67.11、72.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4、28.22、32.47 亿元,对应PE 分别14.2、12.1、10.5 倍,考虑到制冷剂价格维持高位,公司盈利能力较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产品存在被替代的风险。